根據世界婦女泌尿醫學會祕書長、也是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婦產科教授Peter.K.Sand分析近十多年來各國針對產婦所發表的研究結果,8成自然產婦有神經損傷後遺症,剖腹產無;13%~47%自然產婦出現產後尿失禁,剖腹產組僅0.33%;有5.5%自然產婦因肛門括約肌損傷有大便失禁,但剖腹產者無。

 

應力性尿失禁發生的最主要的原因:第一,遺傳基因的影響:異常因素,也就是個人體質,第二,骨盆底肌肉的損傷。關於遺傳基因,它的影響因素很多,目前還不是瞭解的很清楚。而骨盆底肌肉的損傷,最主要的由於陰部神經受損之後造成骨盆底肌肉筋膜的鬆弛,進而造成應力性尿失禁。相較於麻醉後由醫師開刀將胎兒從腹腔取出,自然產的過程中,常會造成婦女陰部神經損傷和骨盆底肌肉和肛門括約肌的裂傷,進而影響骨盆底肌肉對生殖泌尿道的支撐,發生尿失禁、大便失禁與生殖泌尿器官的脫垂。

 

自然產對於尿失禁的影響可以分成三個層面來討論:

1. 陰道生產對於神經的影響:根據Snooks學者研究的發現,自然產後80%的婦女有陰部神經受損。此外,多產次、產鉗的使用,及第二產程的延長都會增加神經受損的嚴重程度,至於剖腹產則沒有發現此種情形。

2. 陰道生產對於肛門括約肌的影響:Chaliha學者針對286個產婦研究發現,約38%陰道生產的婦女會發生肛門括約肌的撕裂傷,至於接受剖婦產婦女只有3%,另外其他學者Sultan的研究結果也有類似的發現。

3. 自然產對於尿失禁的影響:這方面的研究相當多,國外著名的研究大約有十多篇。Van Geelen醫師發現自然產後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力及功能性尿道的長度會減短,接受剖腹產的產婦在這方面則沒有改變,因為括約肌的收縮能力及功能性尿道的長度若減短,則容易造成尿失禁。另外,大型的研究為學者Persson在瑞典,針對10,074個婦女的研究,他發現接受接受剖婦產的病人,產生尿失禁的機會是自然產病人的0.21,所以是相當有意義的減少。其他造成尿失禁的危險因子,包括:產次、胎頭的大小、會陰切開術、胎兒的體重以及第二產程過長,這些都是容易增加產後尿失禁。另一個大型的研究Marshall團隊,他們針對7,771個婦女研究,也發現有同樣類似的結果。但是,有少數學者,如Iosif發現剖腹產不能完全避免尿失禁,一般剖婦產的產婦約4%的病人有尿失禁的現象產生,但它發生尿失禁的情形會比陰道生產來的少。

 

Sand表示:統計也顯示,美國1995年花在自然產後造成的骨盆底病變,而實施骨盆重建手術及治療併發症等相關治療,耗費金錢高達263億美元,在美國,雖鼓勵剖腹產後自然產,因為可以節省醫療支出,但大部分人都沒考慮到自然產尿失禁的醫療支出。對此,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表示,台灣剖腹產比率高達百分之三十六 (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訂在百分之十五),位居全球第三,剖腹生產也發生不少醫療糾紛,剖腹生產併發症很多,包括可能發生腸沾黏以及麻醉的風險等,因此若是孕婦適應症需要剖腹生產,那當然要剖腹生產,否則最好是「順其自然」。

 

任何一種療法都有其優缺點,尿失禁是自然產的缺點,但是不能就這樣說剖腹產比較好,因為剖腹產要全身麻醉,術後又可能有骨盆腔沾黏等風險,研究中並沒有考量這些因素,因此醫師必須充分告知病人整體療效和風險,不能僅著墨在某個面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陳怡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